本帖最后由 hiter 于 2025-8-16 16:47 编辑
杭州警察局 刑事调查科 现场询问笔录
案件编号: HZ-16730528-HS-003 案发地点: 胜利路32号,汉庭秋月小区,3栋(白文瑞宅邸) 询问地点: 案发住宅一层客厅 询问时间: 1673年5月28日 22:12 至 22:50 天气状况: 持续大雨,伴有间歇性强雷电 询问人: 警司 赵卫国 (警员编号:CIV-0742) 警员 李 明 (警员编号:CIV-0895) (记录员) 被询问人: 姓名:陈秋汉 性别:男 年龄:58岁 身份:死者白文瑞宅邸管家 住址:案发住宅附属佣人房 联系电话:汉庭秋月小区物业总机转3栋 在场人员: 无 告知事项: 已向被询问人陈秋汉告知需如实提供证言,有意作伪证或隐匿罪证需负法律责任。陈秋汉表示理解。
笔录内容: 赵卫国(以下简称“赵”): 陈秋汉先生,我们是杭州警察局刑事调查科的警员。我是赵警司,这位是李警员,负责记录。我们刚刚抵达现场,初步了解了情况。请你再次确认一下你的身份信息。 陈秋汉(以下简称“陈”): 是的,长官。我叫陈秋汉,是白文瑞先生家里的管家。在这里工作快十年了。我的地址就是后面那间小屋。 赵: 好的。我们理解你今晚经历了非常可怕的事情,但为了尽快查明真相,请你尽可能详细、准确地回忆并陈述从今天傍晚到我们发现你为止的所有经过,特别是与白文瑞先生有关的活动和你的所见所闻。任何细节都可能很重要。明白吗? 陈: 明白,长官。我一定把我知道的都告诉你们。 赵: 首先,请描述一下白文瑞先生的基本情况,包括他的身份和社会关系。 陈: 白先生…他是江汉纺织工业公司的执行董事。江汉纺织您知道吧?澳宋很有名的大厂子,做呢绒、咔叽布还有那个什么…的确良的。白先生在公司里地位很高,是几位核心董事之一。人际关系嘛…像他这样的大人物,交往的人自然很多,有生意上的伙伴,公司的下属,还有些…官面上的人物。具体都有谁,我不太方便打听。不过据我观察,白先生待人接物很有一套,平时看起来和各方面相处得都还算融洽,至少表面上都客客气气的。但生意场上的事,还有公司里那些弯弯绕绕…我一个管家,实在知道得不多。他很少在家里谈特别机密或者棘手的事情。 赵: 理解。那么,请重点讲述一下今天案发前的经过,尤其是白文瑞先生的活动和访客情况。 陈: 今天白天和平时差不多。白先生上午去了公司,下午三点多回来的。他说晚上有客人要来谈事情。大概…晚上七点整,客人到了。 赵: 客人是谁? 陈: 是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刘主管,刘启明先生。我认识他,他来过家里几次。 赵: 刘启明?他在公司具体负责什么?和白文瑞先生关系如何? 陈: 刘主管是管人事的,具体负责什么层级我就不清楚了。他和白先生…看起来关系正常,是上下级关系。白先生对他还算客气,刘主管对白先生也很恭敬。今晚他们是在一楼的小客厅谈的事。 赵: 你当时在做什么? 陈: 客人来的时候,我按惯例引他到小客厅,然后去泡了茶送进去。送完茶后,白先生示意我出去,不要打扰他们谈话。我就退出来了。因为不知道他们要谈多久,是否需要添茶,我就一直在连接着厨房和小厅的那个小备餐间里候着。那里能隐约听到一点客厅的动静,但听不清具体说什么,而且… 赵: 而且什么? 陈: 而且外面一直在下大雨,雨声很大,还时不时打雷,轰隆隆的。这也影响了里面的声音。大概…八点钟左右,我听到小客厅的门开了,谈话似乎结束了。白先生和刘主管走了出来。 赵: 他们当时的状态如何?有没有争吵或者不愉快的迹象? 陈: 没有,长官。看起来就是正常的谈完事情。刘主管向白先生告辞,白先生还把他送到玄关。那时雨下得正大,还响着雷。白先生让我给刘主管打伞,送他到停在院门口的车子那里。 赵: 你送了吗? 陈: 送了。我拿了把大黑伞,一路给刘主管打着伞,送他上了车。看着他车子开走,我才返回屋里。当时雨太大了,就那么几步路,我裤腿和肩膀都湿了不少。 赵: 你回到屋里后,白文瑞先生在做什么? 陈: 我回到玄关时,白先生已经不在那里了。我听到楼上书房有动静,应该是他直接上去了。接着,我就听到他站在二楼楼梯口对我说… 赵: 他说了什么?原话尽量回忆。 陈: 他说:“陈伯,我还有些重要的文件要处理,需要安静。你收拾完客厅,就去忙别的吧,不要到书房这边来打扰我。没什么特别的事,不要叫我。” 他的语气…就是平常吩咐事情的样子,没什么特别。 赵: 然后你怎么做的? 陈: 我先去小客厅收拾了茶杯茶壶,擦干净桌子。做完这些大概八点一刻。然后…我就去了厨房。因为白先生明确说了不要打扰他,厨房离二楼书房远,中间隔着餐厅、大厅和楼梯。而且厨房的门一关,声音不容易传出去。 赵: 你在厨房做什么?做了多久? 陈: 我在…打磨刀具。厨房有一套切肉刀、水果刀,白先生很讲究,要求刀具保持锋利光亮。我有一套磨刀石,平时隔段时间就会打磨保养。今晚正好没什么别的事,雨又大出不去,我就想着把这事做了。大概…从八点二十左右开始吧?一直磨到…快九点二十的样子。这个活儿需要专注,而且磨刀石和刀刃摩擦的声音本身就有点刺耳。 赵: 在整个过程中,你是否有听到二楼书房传来任何异常的声音?比如争吵、打斗、重物落地或者呼救声? 陈: 没有,长官。真的一点都没听到。首先,厨房离书房确实很远。其次,磨刀的声音虽然不算巨大,但在安静的室内,加上我的专注,它本身就有一定的干扰。最重要的是——外面的雷雨声实在是太大了!从傍晚开始就没停过,雨点砸在屋顶和窗户上噼里啪啦的,雷声一个接一个,有时候感觉房子都在震。在这种巨大的背景噪音下,楼上书房除非发生特别巨大的声响,否则我在厨房关着门,真的很难察觉到什么。 赵: 后来呢?你是如何发现情况的? 陈: 按照白先生平时的习惯,他会在晚上九点半左右喝一点睡前茶。我看时间快到了,大概九点二十分,我就停止了磨刀,洗干净手,泡好了一壶龙井,配了两块小点心放在托盘里。然后我就端着托盘上楼去书房。 赵: 上楼时,有什么异常吗? 陈: 一楼到二楼的楼梯和走廊都很安静,只有外面的雨声。走到书房门口时,我发现门是虚掩着的,没有关严,里面灯光明亮。这有点不寻常,白先生谈重要事情或者工作时,通常会把门关好。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但还是先喊了两声:“先生?先生?您的茶点送来了。” 里面没有任何回应。我又稍微提高声音喊了一次,还是没声音。我就有点慌了,轻轻推开门… 赵: 推开门后看到了什么?详细描述你第一眼看到的场景。 陈: 门一推开…我就看到里面…简直像被台风扫过一样!书桌的所有抽屉都被拉开了,有的还掉在地上,文件、账簿、信纸散得到处都是,书架上的书也被扒拉下来不少,东倒西歪。地上…地上有打碎的台灯罩子,还有一个青花瓷的笔筒也摔碎了。然后…然后我就看到了白先生…他…他趴在书桌旁边的地毯上,脸朝下,身子有点扭曲…他头…头的后面…后脑勺那里…天啊…一片…一片深红的血,把地毯都浸透了很大一块…那血的颜色…我…我吓得差点把托盘扔了… 赵: 你当时做了什么? 陈: 我…我壮着胆子走近了一点,又喊了几声“先生?先生?”,声音都是抖的。他一点反应都没有。我…我把托盘放在旁边一个还没倒的小茶几上,蹲下去,手指颤抖着去摸他露在袖子外的手腕…冰凉…一点脉搏都没有…我吓得缩回手,连滚带爬地退出了书房…我知道…他死了…真的死了… 赵: 然后你就立刻报警了? 陈: 是!我冲到楼下客厅,手抖得厉害,拨了好几次才拨通警察局的电话。就是之前跟你们报告的那样。打完电话后,我不敢再待在屋子里,感觉…感觉哪里都不安全。我就跑到别墅大门口,把门打开一条缝,站在门廊下淋不到雨的地方,一直盯着外面马路,盼着你们警车快点来。外面还是大雨倾盆,雷声不断…我就这么一直等到你们的车闪着灯开进来。 赵: 在案发时间段内,这栋房子里还有其他人吗? 陈: 没有,长官。白夫人一周前就回南京娘家探亲去了。少爷和小姐都在临高的寄宿制学校,平时不回来。其他的仆人…平时是有两个女佣和一个负责杂役的小伙子。但昨天白先生给他们都放了假,让他们回家休息几天,说夫人不在,他这几天应酬也少,有我在就够了。所以从昨天开始,整个大房子里,就只剩下我和白先生两个人。老王…就是负责花园的老王,他住在院子最角落的单独小屋,平时不进屋。而且他今天下午也告假回乡下看孙子去了,要明天才回来。所以…今晚案发时,整个主楼里,确实只有我和白先生…现在…现在只有我了… 赵: 好的,陈先生,非常感谢你的配合。你的陈述对我们非常重要。请你再仔细回忆一下,在送走刘启明主管之后,到你上楼送茶点之前的这段时间,除了在厨房磨刀,你是否离开过厨房?是否听到过任何可疑的动静?比如有人敲门、窗户异响、脚步声?哪怕是当时觉得无关紧要的? 陈: 没有,长官。我一直在厨房里,除了磨刀、洗手、泡茶,就是坐着休息了一会儿。厨房的门是关着的。外面的雨声雷声那么大,厨房里还有磨刀的“沙沙”声,我自己也没发出什么大动静。如果有人是从后门或者窗户进来的,或者是在楼上弄出不是特别巨大的声响,我真的不可能听见。前门…如果有人从前门进来,得按门铃或者敲门,我肯定能听到。但确实没有。 赵: 关于那位刘启明主管,他离开时,情绪状态如何?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举动或者言语? 陈: 和来时差不多吧。就是很客气地告辞。上车前还对我说了句“辛苦陈伯了,雨大快回去”。没看出有什么异常。 赵: 好的。今天的询问暂时到这里。请你保持通讯畅通,我们可能还会需要找你进一步了解情况。另外,在勘查结束前,请暂时不要离开杭州市区,并配合我们的后续工作。请在这份笔录上核对一下,如无出入,请在每一页下方签名并按指印。李警员,请把笔录给陈先生过目。 陈: 好的,长官。我一定配合。
(笔录结束)
被询问人签字: 陈秋汉 日期: 1673年5月28日 时间: 22:55
询问人签字: 赵卫国 (警司 CIV-0742) 李 明 (警员 CIV-08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