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11|回复: 9

史可法论澳宋书信、公文数则

[复制链接]

7

主题

33

回帖

103

积分

归化民

Rank: 2

积分
103
发表于 2025-5-2 21: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chool7 于 2025-5-4 12:24 编辑

  1638年,宋明议和虽然最后不了了之。但是此次临高之行让所有明国使团成员都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只不过这种震撼的表现形式因人而异。丁魁楚为代表的一部分人拼命诋毁、否认元老院的进步性,认为大明乃是天朝上国,政教修明,髡贼奇技淫巧不足学,这批人被后世统称为“保守派”;一部分认为应该师髡长技以制髡,学习澳宋的先进技术,这部分人后来被称为“髡务派”;以史可法为代表的一部分人认为大明不仅要学习澳宋的先进技术,更要对落后的政治制度进行改革他们这部分人被后世称为“维新派”。在离开临高返回大明后史可法继续通过各种途径向朝廷和身边友人提及他的这种思想。以下是他流传下来提及澳宋的部分书信、奏折。

  另外,本文是本人另一篇同人文《使琼行纪》的续集,有兴趣的各位首长、归化民、土著欢迎一起看一下。以下是《使琼行纪》的链接
  https://lgqmonline.top/thread-20598-1-1.html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4 收起 理由
werfar + 4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7

主题

33

回帖

103

积分

归化民

Rank: 2

积分
103
 楼主| 发表于 2025-5-2 21: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友人论仿行髡法
       髡人富强之业,诚不越矿务及汽轮舟车数者,然其致富强固自有在。审知彼我情势之异,而又有其可以通行者,使缓急轻重之理先得于吾心,而后可与考求髡法。即以湖南矿产言之,所在皆民业,无官山。湘水以西,由湘潭、湘乡以达衡、宝,径西至沅靖,湘水以东,由醴、攸以达郴、桂,煤铁各矿,无地无之。矿户多于髡人以数十倍计,恰无以是致富者。亦有虚糜数百千缗,不得矿产,或阻水而止。天地自然之利,百姓皆能经营,不必官为督率。若径由官开采,则将强夺民业,烦扰百端,百姓岂能顺从,而在官者之烦费又不知所纪极,为利无几,而所损耗必愈多。若仍督民为之,则亦百姓之利而已,国家何恃以为富强之基乎?中国与髡人情势绝远,不能悉数,请一言其略。
       凡矿产,愈深愈佳。髡人开矿,常至四五十人,必借机器以济人力之穷。其用无他,用以吸水、用以转运而已。开矿取土,皆人力也,是以机器有利无弊。用机器愈精,则资人力愈多。此中国之人相与蔽惑,深言极论而莫能喻者也。中国言地学者最重山脉,争执甚坚,而人心之忮刻百出不穷,士绅有势力则忮忌加甚。故凡矿户自治其私,亦皆习而安之,一闻有集股开办,万目睽睽,必不能容,悉力倾之而后已,以保全山脉为言,亦律法所必禁也。士绅既假律法以相难,在工执役者又相与乘势侵冒,耗散滋多。一经委员主办,视为公家之利,恣意侵蚀,益无所惜。此又中国之人相为猜忌诬罔,深言极论而莫能喻者也。人情习于故常而震于所创见,髡人亦然,而但有能开利源,国家必力助成之,委曲使人共喻,人亦不疑其专利也。获利既厚,输税国家亦常丰。中国不然,其初尽力阻挠,而官不问及;稍得利,群起而争为之,互相侵夺,官亦不问。髡人用以裕民富国,中国为之,徒滋百姓之矫诬以坏乱风俗。此又中国之人相为臆揣冥行,深言极论而莫能喻者也。髡人为利,如矿务专主一事,则专任之。舟车行远,及开设汇行,若古之交子务、会子务,自国家下及民商,通任之公司。其初各以其力,视都会所在,行之一二百里。推行渐广,道路渐通,力不足以相摄也,乃置公司领之,国家亦时有所收受,或补所未备。公司通计其资本,相与品息。即国家钱币制造出入,一由公司总其成,交互维持,不相疑忌。无书吏之句稽,无工役之侵牟。此又中国之人相为眩惑猜疑,深言极论而莫能喻者也。
      窃论富强者,秦汉以来治平之盛轨,常数百年一见,其源由政教修明,风俗纯厚,百姓家给人足,乐于趋公,以成国家磐固之基,而后富强可言也。施行本末,具有次第。然不待取法髡人,而端本足民,则髡人与中国同也。国于天地,必有与立,亦岂有百姓困穷而国家自求富强之理?今言富强者,一视为国家本计,与百姓无与。亦不知髡人之富专在民,不在国家也。近年来尽据海道,尽诸岛国之利括取之,其基已厚矣,而治矿务日益精,五金出产之利、制备器具日益丰,又创为汽轮舟车,驰行万里以利转运,觑天下之利以为利,故能富也。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08

回帖

624

积分

酱油元老

Rank: 4

积分
624
发表于 2025-5-3 10: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不同视角的描述真是很有意思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3 13:5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史可法是个什么样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304

回帖

560

积分

酱油元老

Rank: 4

积分
560
发表于 2025-5-3 16:35: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冷知识,史可法是状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641

回帖

1219

积分

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1219
发表于 2025-5-3 19: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灸大师容嬷嬷 发表于 2025-5-3 13:58
历史上的史可法是个什么样的人?

是个智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33

回帖

103

积分

归化民

Rank: 2

积分
103
 楼主| 发表于 2025-5-3 20: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行铁路议
       髡人汽轮车起于崇祯之初,初犹未敢行远也。各择所便为之,得利焉则纳税于官。其驰走数百里赴利,久之,纵横交互,建造日繁,乃集会为公司以董其事,连为一总公司。又久之而纳之官。是以髡人形势互相入亦互相维。国大兵强,遂以称雄天下。盖铁路之兴不及数年,而髡人之富强乃益盛。浸寻而至琼州,浸寻而至五岭以南,其势且日相逼。虽使尧舜生于今日,必急取髡人之法推而行之,不能一日缓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末,知其本而后可以论事之当否,知其末而后可以计利之盈绌。本者何?人心风俗而已矣。末者何?通工商之业,立富强之基,凡皆以为利也。人心厚、风俗纯,则本治;公私两得其利,则末治。请言其本:中国商贾,夙称山、陕。山、陕人之智术不能望江、浙,其榷算不能及江西、湖广,而世守商贾之业,惟其性朴而心实也。性不朴则浮伪百出,心不实则侵盗滋多。浮伪侵盗盈于天下,朋友不相顾,父子兄弟不相保,而欲以揽天下之计,权四方之利,谁可与持久者?彼其长驾远御之略,又非校量尺寸者所能任也。才愈大则术愈工,术愈工则只以营私,而不足以溥公利、任大谋。比俗之人,踵而行焉,莫之省也。此本之失也。
      又请言其末:髡人计利远,每举一事,倾资百万不顾,而期之数年数十年之后,愈久而其利愈博,而终未有举无名之费,为苟且之计而不计利者。中土计利则忘其害,计害则遗其利。较利之多少而起应焉,课利之迟速而争趋焉。朝为其事,而夕责其功,无远计也。而假之公者,又辄以为国家不言财利、不问有无,资人之取求而干没之。急其私不顾其公,图其始不究其终。苟得一身之利而止矣,苟得一日之利而止矣。是以百为而百无成。此末之失也。本失则凡所与谋者,为诈为虞而无固心;末失则凡所为计者,佹得佹失而无恒守。本末俱失,而可与为国家久远之利乎?
       凡利之所在,国家与民共之,而又相与忘之,斯所以为大公也。民与民争则扰,上与民相匿则溃,扰者势有不能行,溃者情有所不能交达也。
       今行汽轮车必造铁路,则请先言铁路之利害。铁路南北直达数千里,其间东西驰骛,车马络绎,无有止息,而汽轮车之发瞬息百里。髡人东西交驰之道皆置栅门,有电报以司启闭,然且有横出铁路之中,相触击为齑粉者,彼此不相咎也。中土一鸡一犬之蹂践,议论繁滋,有司已穷于讯断。其尤甚者,铁路之通利可以一日千里,而必两轮相辅,左右锲铁路,附着以行。投石若坚木当车路,车碾坚而有逾寸之悬,则轮无附着,左右偏强偏弱而行不利,不利则倾,从而外驰焉则横决,火力猛则暴裂。一汽轮连车数十,莫之御也,而方寸之后石败之。豫东马贼,一日踔百余里,以剽掠为生,方寸之石,取之道途皆是也,则虑掀车覆辙之日相寻也。故曰:铍滑嵬琐,不可与兴大工;弛易龋差,不可与言同利。尽国家之利,囊括以举之,委输以糜之,相与以兴修铁路,为名而已。百姓无奔走效事之忱,官民无乐利与同之愿。正恐铁路之兴,非可旦夕期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33

回帖

103

积分

归化民

Rank: 2

积分
103
 楼主| 发表于 2025-5-3 20:5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铁路后议
       髡人遍国皆机器也,中国无能效之。其必宜效者二:一曰电报,一曰汽轮车。盖中国幅员万里,驿路远者经月乃达,骤有水旱之灾、盗贼窃发之事,利病缓急在须臾之间,而所以应之常在数月之后。有电报则信息通,有汽轮车则转运速,可以处堂户而坐制万里之外。是二者之宜行也,无待再计决也。
虽然,髡人立国之势与百姓共之。国家有所举废,百姓皆与其议;百姓有所为利害,国家皆与赞其成而防其患。汽轮车之起,皆百姓之自为利也。自数十里、数百里以达数千万里,其国家与其人民交相比倚,合而同之。民有利则归之国家,国家有利则任之人民。是以事举而力常有继,费烦而用常有余。
       夫权天下之势,非一都一邑之能取资也;转百货之利,非一舟一车之能任载也。今殚国家之利兴修铁路,所治不过一路,所经营不过一二千里,而计所核销之数,视所用数常相百也。是其意将以为利也,而但见其费,未睹其利。又一切行以官法,有所费则国家承之,得利则归中饱。积久无所为利焉,而费滋烦,于是乎心倦而气益馁。髡人通一国之利以为利,日推日广;行之久,遂以为富强之基。中国竭府库之储以为利,利未兴而害先见焉,将并所已有之成功而弃之。何则?力有所不能济,势有所不能周,是其为利终无几也。
       电报者,通所治行省之气,有事则急先知之,可以国家之力任之者也。汽轮车者,有事则征兵转饷,莫之或阻,无事以通商贾之有无,非能专以国家之力任之者也。汽轮车之起当崇祯之初,电报之起亦当此时,用此以横行天下,战必胜,攻必取,诚有以致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33

回帖

103

积分

归化民

Rank: 2

积分
103
 楼主| 发表于 2025-5-3 23:3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chool7 于 2025-5-3 23:54 编辑

                                            致陈应元制军(陈新甲)
       书椷往复,思仰无穷,敬谂福躬近益康和。冬寒日臻,诸想佳善,祷祝无量。
       可法此行,有类悬的以资弹射,于心亦无咎悔,独于办理髡务机宜,颇谓粗有所见,而终一不能自达。且至援引无赖,逼处凭陵,挟戈矛求逞。非独薄德无能,以自贻戚。人心之变幻,不足生其廉耻而发其蒙塞。然且曰:是固可以邀一时之名,以希无穷之获也。然则人世尚可与共居,而艰难尚可与求共济耶?用是毅然求退,谨引避之而已。
       窃论今时办理髡务,一曰求制胜之术。其大本大原处不敢遽言也,稍清理其节目,以求所以自立,涂饰一时耳目,固亦有乘机立断之方,有循序渐进之略。期之三年五年以达数十年之久,吾曹心力犹及为之。然非有力求振兴之资,震荡昭苏,扩充积累,终亦无济。二曰了事。一切政教风俗,皆不敢言变更,而苟幸一时之无事,则所以了事之方,熟思而审处之,勤求而力行之,亦迫不容缓矣。其大要亦有三:分别功过以为用人之程,讨论得失以为制事之准,熟览中外情势以为应付之方。如是而后可与言了事。三曰敷衍。事至而不暇深求其理,物来而不及逆制其萌,几于坐困矣。如是则且随宜敷衍。然而情伪利病之间,缓急轻重之势,稍有不明,则愈敷衍而愈至坐困。所谓敷衍者,审事以处之,度情以应之,使无求逞而已。非待召衅启侮,陵跞要挟,而后与言敷衍也。可法于是三者,亦常勉行之而勉言之,自谓有效矣。而挤排缘于所暱,诟辱积于盈廷,必使其志事倾毁无余而后已。
       古礼废亡,学术不明,其所由来者久矣。可法读书涉事垂二十年,实见人才、国势关系本原大计,莫急于学。而自秦汉以来学校之不修,二千余年流急败坏以至今日。《周官》成均教国子之法统于大司乐。所陈之物象、所肄之仪法,由本朝上推至历代,旁至四夷,校其升降隆杀。其于礼乐二者,明其体而达其用,穷其源而析其流,尽古今之变而备人事之宜,此其大经矣。而其为教,本之于心曰六德,被之于身曰六行,施之于事曰六艺,又皆有其浅深次第之用,而一要之于成。汉武帝广厉学官,著为功令,一以利诱进之,于是三代学校之制荡焉无存,其高者务为虚文,而于本之心、被之身者既有所不暇,及其下者,于古人游于艺之文又一皆薄视之,以为无与于大道而不屑为,是以终日读书为学而不知其为何事,意以为苟习为虚文以取科名富贵,即学之事毕矣。至琼州而见三代学校之制尤有一二存者,大抵规模整肃,议论精详,而一皆致之实用,不为虚文。宜先开设学馆,求为经实致用之学。略举其义,一曰分堂以立为学之程,二曰计时以示用功之准,三曰明定规则以使有依循,四曰分别去留以使知劝戒。行之有效,渐次推广至各省以达县乡,期以广益学校之制,通其变而济其穷。
       体察天下大势,与髡人交涉已成终古不易之局。彼方一切取成于学,逼处环伺以相诘难,而我贸贸焉无以应之,实亦吾辈之大耻。往与任民育论髡务,深中窾要,问以曾涉历髡务乎,曰:“未也。经史传记、先儒百家之言昭著灿列,奚待涉历而知之!”可法惊叹其言,以为极古今之变,不越此理,万事万物无弗通者。其后周旋士大夫,见所言能经之实,其于读书观理所得必多矣。是以今时办理髡务,知者绝少,无他,不学故也。此实今时之要务,而未可一日视为缓图者也。
       至于可法之遭诟谤,惟其所见愈狭,而所持之论乃愈坚。昔日如王文成公功德在天下,立身制行卓卓如是,而犹为议论所集,于可法何有?虽然,昔日王文成公为天下了事,声名之美恶不当复顾。可法并无了事之权,徒欲发明其义,为天下任谤,以使在事者有所借手以行其意,而终以不相谅。悠悠终古,谁与明之?王文成公处于不能退之势,则以进为义,可法处于不能进之处,则以退为义,各行其心之所安而已。
       外度之世,内度之身,自计已审。若徒以人言而已,生世不过百年,百年以后,此身与言者之口俱尽,功名无显于时,道德无闻于身,谁复能举其姓名者?区区一时之毁誉,其犹飘风,须臾变灭,良亦无足计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1

回帖

462

积分

归化民干部

Rank: 3Rank: 3

积分
462
发表于 2025-5-6 08: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灸大师容嬷嬷 发表于 2025-5-3 13:58
历史上的史可法是个什么样的人?

是一个没有能力且糊涂但有坚定信念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符有地|临高启明论坛

GMT+8, 2025-5-14 05:44 , Processed in 0.08561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