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冶山矿铁 于 2025-5-11 20:38 编辑 
 
 十四,南海行政中心 
 南海县行政中心新址的砖墙还泛着潮气,张枭站在半竣工的大门口台阶上,手指抹过栏杆未干的桐油。三十丈外,国民军正将“县行政中心”的木牌挂上毛竹搭成的临时门楼,惊飞一群啄食碎米的麻雀。   
 “北面两个村的里长还是没来参会?”他转头问文书,沾着桐油的指尖在舆图上洇出油斑。新圈定的行政区内,代表宗族势力的黑三角标记像钉子般扎在边界。 这几个村子正是朱伯莲朱实莲家族所在的地方。  
 文书捧着旧档册低头:“说是要筹备祭祖,其实……” 
 张枭也清楚,祭祖的时候,人员聚集,刚好整个大活。哼,连驻在警察都不怕,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反髨分子,必须出重拳!小样,看我派国民军,把你们一个一个送上天。只是,朱家人,有什么阴谋,张枭想不出来。 
 薛图此刻蹲在西院马厩,将德隆的银票塞进马鞍夹层。他身后三百“香客”正在磨刀,其中混着十二个冒名顶替的亡命徒,这些人吃空饷的名册,还锁在云霆的鎏金印匣里。   
 张枭刚刚结束和秦和明的侃大山,秦和明因为会好几门外语,一直在临高大图书馆咖啡厅当管理员,所谓咖啡厅,就是董寒山和秦新天在高山岭大图书馆搞的“沙龙聚会”,说起来是技术交流,当然也包含使用投影仪放电影,喝咖啡喝下午茶。张枭经常去享受这样的“元老福利”,所以,秦和明路过广州,顺路拜访,和张枭在行政中心“粤厨娘”酒楼大吃一顿。 
 秦和明除了检查小元老的功课,督促小学教育,还有一个任务。 
 粤北地区有一些煤矿资源,大图书馆查阅资料,设计了一些针对粤北地区煤矿的联合生产线,产出化肥,煤焦油,炸药等化工产品,这条生产线在南宝已经有过方案,但大图书馆设计的联合生产线更加成熟,几乎不产生废品。 
 张枭想搞鱼花,自然不会把化工产品放在鱼花生产附近,不过秦和明还是把设计方案给了张枭一份。 
 秦和明的联合生产方案,主要针对农业和军事后勤,生产的胺类化合物可以做化肥,也可以转型做炸药,而且,针对工人新村工人聚集,该方案还包括工人新村厕所排泄物的回收再利用,有两个子方案,一个是修建沼气池,一个是使用硝田法,生产火药,供给国民军使用。 
 
 《联合化工生产线:氨水与副产物综合利用全流程》  一、生产体系总览   核心目标:以煤炭干馏(炼焦)为核心,通过焦炉煤气回收氨气生产氨水,并联动焦炭、硫酸铵、煤焦油、石膏等副产物的深加工,形成“煤→焦化→化工→农业/军工/建材”循环工业体系。   联合生产线组成:   1. 主产品:氨水(NH₃·H₂O,浓度1020%)。   2. 副产物:焦炭、焦炉煤气、硫酸铵、硫酸钙(石膏)、煤焦油。   3. 联动产业:硫酸生产、硝酸制备、化肥制造、建筑材料、军工火药、能源供应。   
  二、核心原料与来源  , 1.煤炭,炼焦主原料,产焦炭、焦炉煤气、煤焦油    2.硫酸 ,吸收焦炉煤气中的氨气,生成硫酸铵         3.石灰,分解硫酸铵释放氨气,生成石膏            三、核心生产工艺与步骤    1. 炼焦工段:煤炭干馏与焦炉煤气生成   原料:煤炭(烟煤或褐煤)。   设备:蜂窝式焦炉群。   工艺步骤:       (1). 煤炭破碎至拳头大小,均匀填入焦炉。       (2). 封闭炉门,以燃煤或焦炭为燃料加热至1000℃,持续12-24小时。       (3). 干馏过程中,煤中挥发分(含NH₃、H₂、CH₄、焦油)从顶部导气管排出,剩余固体为焦炭。   
  2. 焦炉煤气洗涤工段:氨气回收   原料:焦炉煤气、稀硫酸(1020%)。   设备:铅衬木制洗涤塔、稀硫酸循环池。   工艺步骤:   (1). 焦炉煤气导入洗涤塔底部,稀硫酸从塔顶喷洒而下。   (2). 氨气(NH₃)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溶液   (3). 剩余煤气(H₂、CH₄)导出至储气罐,硫酸铵溶液蒸发结晶为固体。   
  3. 氨水制备工段:硫酸铵热解   原料:硫酸铵固体、石灰(CaO)。   设备:燃煤反射炉、陶制反应器、冷水吸收罐。   工艺步骤:   (1). 硫酸铵与石灰按1:1质量比混合,装入陶制反应器。   (2). 反射炉加热至150200℃,硫酸铵分解释放氨气   (3). 氨气经陶管导入冷水罐,溶解为氨水,浓度通过多级吸收罐调节。   
  4. 副产物处理与联合生产   (1)焦炭    去向:冶金组(高炉炼铁)、蒸汽机燃料。    联动效益:替代木炭,减少森林砍伐,支撑钢铁产能扩张。   
 (2)焦炉煤气(H₂、CH₄)    净化:通过水洗塔去除焦油,铁屑层吸附硫化氢(H₂S)。    用途:      燃料气体:供应工厂锅炉、煤气灯照明。      氢气储备:未来用于合成盐酸(H₂+Cl₂→2HCl)。   
 (3)硫酸铵((NH₄)₂SO₄)    直供农业:作为氮肥,提升水稻、甘蔗产量。    化工延伸:与硝酸反应制硝酸铵(NH₄NO₃),用于火药改良。   
 (4)硫酸钙(CaSO₄,石膏)    建材加工:煅烧石膏(150℃)生成熟石膏(CaSO₄·½H₂O),用于石膏板、水泥缓凝剂。    农业改良:直接施用于盐碱地,中和土壤碱性。   
 (5)煤焦油    粗分馏:在简易分馏塔中加热,分离轻油(苯、甲苯)、中油(酚类)、重油(沥青)。    用途:      轻油:稀释后作溶剂或燃料。      酚类:防腐剂或苦味酸(炸药)原料。      沥青:铺路或防水材料。    四、联合生产流程图   
 煤炭       ↓   [炼焦工段]→焦炭(冶金/燃料)      ↓   焦炉煤气→[洗涤工段]→硫酸铵→[热解工段]→氨水     ↓               ↓                       ↓   煤气净化     硫酸铵结晶        石膏(建材/农业)     ↓               ↓   燃料气体     化肥     ↓   煤焦油分馏→轻油/酚类/沥青   
  五、资源循环与产业协同   1. 硫酸循环:       硫酸用于吸收氨气→生成硫酸铵→硫酸铵热解后残渣(CaSO₄)煅烧回收SO₂→重新制硫酸。   2. 能源网络:       焦炭和焦炉煤气为炼钢、化工、蒸汽机提供燃料,减少外部能源依赖。   3. 农业化工闭环:       氨水、硫酸铵提升农作物产量→秸秆、甘蔗渣用于造纸或燃料→灰分回归土地补充钾元素。   
  六、生产规模与产能估算    单组焦炉(10吨煤/日):      焦炭:7吨/日      氨水:3000升/日(10%浓度)      硫酸铵:500公斤/日      煤焦油:200公斤/日    全厂配置(3组焦炉):      日耗煤30吨,年产氨水330万升,硫酸铵550吨,焦炭7600吨,可支撑中型化工农业,以及伏波军后勤军工复合体需求。   
 
 附录:明末广东已开采煤矿  1. 韶州府曲江县(今韶关市曲江区)  开采情况:      明代《韶州府志》记载曲江“西北山中有石炭,乡民掘之代薪”,表明存在露天或浅层煤矿开采。      煤层特点:属二叠纪煤系,部分区域煤层埋藏浅(<10米),地表有露头煤,适合露天开采。    露天矿点:      腊石坝煤矿(今韶关曲江樟市镇):明代乡民在此拾取地表煤块,用于烧制陶器、砖瓦。      罗坑煤矿(曲江罗坑镇):煤层沿山体裂隙出露,雨季冲刷后可见煤屑,民间小规模挖掘。   
 2. 韶州府仁化县(今韶关仁化县)  开采情况:      《仁化县志》提到“丹霞山北麓有黑石可燃”,推测为露天褐煤。      煤层特点:丹霞地貌区受风化侵蚀,部分煤层暴露,但煤质较差(高灰分、低热值)。    露天矿点:      车湾煤矿(仁化董塘镇):明末村民在河床淤积层中淘洗煤粒,用于家庭燃料。   
 
 
 
 
 
 
 PS,最后的工艺技术,我也不知道行不行,查DS之后,按照侯德榜先生六十年代的碳化技术设计的,后来知道临高压力容器不过关,又换成这个设计工艺,大家将就着看
 
 |